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手机海外中间号码有o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手机海外中间号码有o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发达国家常见固定电话尤其是公共电话,我们却不常见?
随着智能化手机的普及,曾经遍布大街小巷的公共电话亭,如今已是屈指可数。
时间回到1982年,以北京作为试点,投放了第一批投币的公共电话亭。之所以会有公共电话亭的出现,是因为手机没有普及,座机又无法携带,因此才有了公共电话亭。
而在公共电话亭刚普及的时候,曾经受到了一度的好评。就连如今拍摄的电视以及电影当中,也把电话亭当做了是当时时代的标志性产物。不过随着智能机的普及,电话亭越来越少了。
一是因为智能手机普及后,基本上***都能买得起。而以前使用公共电话亭的时候,还必须使用Ic卡。如今连卖Ic卡的地方都很少了,哪还有公共电话亭的用武之地。
二是因为维护成本高而收益低,相较于以前来说,单个电话亭,从投入到使用,中间的人工费,物料费,杂七杂八加起来得有1万多块钱。然而一年下来,几十块钱都不一定能收得回来。
▲不是国内的
三是公民缺乏维护意识,虽然电话亭使用的很少,但是却成为了小广告的天堂。很多新建的电话亭,结果都被各种牛皮癣覆盖。有的地方,还发生过***电话亭的现象。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造成我们很难在国内再看到电话亭的使用。反观国外,为什么他们还在使用电话亭?难道是因为我们比他们还发达吗?
在很多外国的***剧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电话亭的使用。比如说韩国的一部电影《狙击电话亭》,整部电影的全部过程都是在一个电话亭内完成的。以小见大,可见外国的电话亭仍然能够使用。
不过不同国家电话亭的使用方式不一样,设置的目的不一样,下面分别来介绍几个代表性的国家。
日本——为了老人设立!在日本的电车站及地铁站,经常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公共电话亭。相对于手机的普及度来说,日本不比中国低,而日本这么多电话亭主要是为老人设计的。
▲日本公共电话亭
众所周知,日本作为一个老龄化严重的国家,很多老人并不习惯随身携带电话,而公共电话亭就成了应急之所。另外,日本是一个多海啸多地震的国家,当发生天然灾害的时候,在手机基站损毁的情况下,可以用电话亭应急。
这就牵扯到一个非常宏大的时代背景了,那就是我们在通信工程方面,已经实现了普及手机化了,当欧美还在升级固定电话服务的时候,我们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大众还没有普及固话之前,直接省掉固话这一步骤了。
一些朋友去欧美一些乡村地带,手机信号格为零,他们兴奋的拍着风景,却只能回到繁华地带才能够发出来。这些人一开始认为逃离喧闹的网络世界未尝不好,结果一旦有情况,他们只能到处找固定电话,才可以跟外界联系,况且啥快递、网上订餐、订票都没有了,这时候,他们才傻眼了,纷纷吐槽“万*恶的资*本*主*义”。
常去发达国家的人就会发现,他们到现在还保留投币电话亭呢,电话亭有语音信箱、还有电话簿,只不过只有电话号码,没有地址。稍微好点的电话亭可能是个密闭空间,差一点的电话亭就是一副投币电话了。
其实不光还有电话亭啦,还有他们大部分人都是现金支付和信用卡,此外纸质传媒依然在,外卖很少并且比较贵,很多人家门口依然有大大的信箱,手机应用也不是那么好用,最重要一点,那就是手机信号,一旦出了城市核心地带,能不能上网,就看点高点低了。
所有这一切其实就是俩个原因:
基站太少;手机应用开发迟缓。
往深层次讲:
1、就是原来的固定电话提供商都是私企,他们肯定会阻挠移动通讯的普及。比方说,他们会以维持用户的使用习惯为由,拒绝移动通讯设施的进驻;也会吐槽移动通讯的价格问题。
2、要做到手机普及,首先要做到基站普及,但是他们的移动公司都是私企,由于每个基站只有覆盖足够多的人群,才能收回成本,所以他们不愿意投入资金大面积建基站,也不愿意升级换代基站。
3、效率问题。
原因可能没大家想的那么复杂,其实很简单,发达国家也不是什么东西都先进的,现在他们的手机基站建设已经大大落后了,手机信号不好,当然得保留一部分固定电话特别是公用电话作备用了。有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4G基站数量已经占到了世界总数的一半,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虽然还有人抱怨手机信号不好,但是比起其他国家已经好太多了。
曾经有人对外国人爱在地铁里读书看报大为赞赏,认为人家素质高,而我们国家的人则爱在地铁里玩手机。结果后来有人披露了,原来是外国的地铁里手机没有信号。要知道,在我们国家,每建设一条新的地铁线路,三大运营商都是同步进行基站建设。那些发达国家是资本主义社会,运营商当然是处处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人口太少的地方他们就不会建设基站。至少在我们国家,如果手机信号不好,你还可以投诉投诉。不过,从世界上大的趋势来看,固定电话,包括公用电话的数量是逐渐减少的。
在西方,公用电话是做为避险用途的公共设施而必须保留的通讯装置。
当危险来临的时候,比如大地震,手机可能会通讯中断,房间里的固话因为不敢进入而无法使用,这个时候公共电话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具体如何使用就不用我说了。
至于我们为什么不常见,那是因为电信部门讲经济效益,公用电话平时用的人几乎没有,而经常性的维护费用继续存在,为了节省这个费用,所以他们就拆了,自然你就看不见了。
这是因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无线通迅发展缓慢,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更是不尽人意。所以他们还必需要保留在中国人看来已经过时的固定电话和公用电话。
世界进入4G网络时代后,这些西方国家的移动通信技术普遍落后于东亚和部分东南亚国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中国更是无法相比。
在那些西方国家的地铁或公交车上为什么只看到有人看报纸杂志,却没有人看手机?那是因为没车上有WIFI信号!他们无法使用手机。
从移动通信进入中国开始,中国就一直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到了4G时移动网络已经普及到全国各乡镇的广大农村。基本淘汰了固定电话。所以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已经基本看不到固定电话和街边收费的电话亭。现在中国正从4G时代升级到5G时代,遥遥领先于欧美发达国家。
为什么手机号第一位都是1?
其实,早在很久很久之前,手机号是9开头的。
据资料显示,我国第一个手机号是901088。当时的手机还是模拟机
手机从模拟机变为数字机后,启动了1字号。
移动定为139,联通定为130,后来手机号陆续发展到“13”开头。
3G出来后,定为186 开头。这些都是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的,没有其他深刻的理由。
回归到本题,为什么现在手机号都是1开头。
先从手机号来分析,11位手机号当中:
前三位是网络代码,
中间四位是地区[_a***_],即城市代码。
后四位才是移动号码。
如果你非要问为什么是1开头,我只能告诉你就是这么规定的。
为什么手机号码第一位是1?
固定电话是9开头,号码共6位。手机号码以1开头的特种号码,给固定电话让路。最早的是大哥大,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问世的,那时还与固话用同一个系统,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模拟移动电话升级为数字移动电话,自成一个新系统,确定以1开头的特种号码。
为什么早期的手机号码以13开头?这个就是与我国报警电话(110)、急救电话(120)、消防报警电话(119)等避免造成冲突,所以手机号码选择了13开头。可是把139开头的划分给移动,把130开头给了联通。
现在手机号码为11位数,由号码格式和号码段容量决定的。前三位是网络识别码,4至7位是地区编码,8至11位是用户号码。11位手机号码有1000亿个号码,去掉特种号码1,还有100亿个号码,足以满足现在的用户使用了。
我们不用的号码,并没有永久休眠,运营商又会重启给别人用,这样就可以缓解号码***紧张的问题。
手机是以GSM卡为开始,在移动139之前,不属于手机,而是大哥大和BP机。不能算双向通讯工具,寻呼机是需要拨打寻呼台电话,转一个号的。
1998年左右,吉林省的寻呼台电话是 5678000.用固定电话拨打寻呼台,你好,帮我转一下33211 谢谢。后来还有汉显的,可以简单留言。就是短信的前身
应邀回答本行业问题。
早期的程控电话交换机,分为"千群",最早期电话用户比较少,局码是两位的(据说开始是1位的),再后来交换局的容量越来越大,局码变成了3位,再后来升位,又变成了4位。
当移动电话出现的时候,就是最早期的大哥大,开始的时候局号是90,电话号码是90XXXX,可以看到,在最开始的时候,大哥大也是被为一个特殊的电话存在的。外地的电话拨打大哥大号码,就得在前边加上区号。
随着局号的增加到3位,90变成了900,大哥大的号码也就变成了900XXXX。
当GSM电话出现之后,从当年的模拟电话变成了数字电话,就需要全国联网,还涉及到漫游、长途的问题,于是移动电话就得有一个全国的局向,也就不能再和固定电话混在一起了。
新系统被分配了13开头,这是为了和11(110/119等) 12(120等)分开,当时的139分给了移动,130分给了联通。
移动的当年的900ABCD就变成了139XXXABCD,XXX最开始的时候是和当地的区号一致的。
情况1,国外打国内的时候,2-9都已经被全国各地的区号占用了(区号前是没有0的),所以手机都用1开头。注意,严格说区号的首数字不是0,0只是代表国内长途(00代表国际长途)。
情况2,国内打国内的时候,2-9(9特殊一些,不是个人用户)都被本地固话使用了,所以手机也还是只能用1。
情况3,目前国内没有这一情况,或许有一天不特别区分手机还是固话(可能性很小),手机就可以用2-9开头了,美国加拿大就是这种情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手机海外中间号码有o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手机海外中间号码有o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